作为一名努力工作积极存钱奋力掉发的产品经理,加班是常态改设计是日常,紧急的工作状态,让自己在担忧秃头之前先患上了猝死焦虑症——身心俱疲。时常在想,能轻松一些吗?能简单一些吗?简单点再简单点,工作的方式简单点。
看到我累成这副狗样,隔壁的设计终于忍不住问我:你为什么不去试试彼刻效率呢?我作为一个设计,都是用它来整理的自己的设计作品,很高效,你经常找我要的第一稿我都能找到。
Qnmd。不过彼刻效率?嗯,什么东西?试试看。
不试不知道,一试,真香啊。腰不酸腿不疼头发不掉了,所以迫不及待的想和大家分享了。
列出自己要做的事情,把脑袋清空
产品的日常,绝不是早上悠闲的泡一杯咖啡,和设计谈谈风格,下午来一杯奶茶,和技术聊聊开发需求,那根本就是一个斗智斗勇的存在啊。
到了公司,不用催,第一件事就是先和运营的同事沟通一下网站、公众号的产品内测邀请事宜,运营那边给的名单,需要过滤筛选;昨天设计给的一些原型,开发那边反馈无法实现,于是来回沟通,领导要了解项目进度,blablabla,上午就这样过去了… 之前都是记在本上,干完一件标记一下,笔记本上的行程管理比较混乱。
现在用彼刻效率我可以不再局限于把所有任务像流水账一样都几张几页纸上,因为有些工作不是当天就完成的,需要反复协调,推进才能完成,在纸质笔记本上需要每日整理前日未完成的工作,再重复记录在今天安排中,囤积的任务越来越多,压力也越来越大。
使用彼刻效率可以避免这个问题,假如说一个产品是一个项目,我们不同类型的工作分组成一个个一级子任务,然后再按照需求将每种类型的工作细分成更细化的分类,在最后一级的任务单元上设置截止时间或者标签,就能在app里轻松看到我今天需要在最晚几点完成哪些任务:
产品经理的事情多归多,但为了完成工作,将自己塑造成一名合格的产品经理,就必须完成这些大大小小的任务,而使用“彼刻效率”这款工具最大的优势在于它可以让你将需要完成的任务一条条记录在案,而且可以按照任务复杂程度再创建多级的子集任务,将你的大脑规划充分书面化,系统化。
处理分类,把所有的记录当做需求池来处理
作为一名产品经理每天处理的事务很多很杂,既要按照公司要求,在每个时间点完成产品各个功能的催生,把握整个项目进度,还需要应付各个部门反映过来各种小问题,比如研发部门对功能的疑惑,设计说ui设计不符合整体风格,但明天产品就要更新上架,怎样快速召集同事开会讨论修改方案,用户反馈产品突然爆出的大 bug 急需叫研发同事解决,运营要产品测试版给媒体等等一大堆重要的、紧急的、琐碎的事务都在围绕着自己,而你每天在应对这些工作之余还有更重要的工作,要静下心来仔细考量如何打磨负责的产品,而这些琐事恐怕只能在钻进被窝,早上初醒或是周末加班路上去想了。
及时处理分类,避免信息的堆积和碎片化
我在熟悉彼刻效率后,将自己的本职工作按照一个大方向分类以子任务的形式陈列在“产品经理”这个项目中,比如“用户调研”、“需求分析”、“竞品分析”、“产品设计”、“产品培训”、“产品反馈”、“外宣配合”等等几个大类。
以“产品反馈”为例,用户会通过微信、微博、产品官网、产品app客户端等渠道向公司反馈使用体验、意见建议或者 bug 反馈,这样就形成了三级任务层级。我将这些信息根据反馈时间进行标记整理,后台研发、设计的同事采纳了意见或修复了 bug,我可以在对应的反馈信息上勾选“完成”,这样就可以及时避免信息的堆积;研发同事还可以就某个ug或者建议直接和我讨论,设置开发时间,极大的提高了开发需求的处理。
四象限法则,利用不同的标签来对任务进行二次整理
我个人认为四象限法则是一个非常好的适合每一个产品经理使用的任务组织方法论,要做的事情按照紧急、不紧急、重要、不重要的排列组合分成四个象限,第一象限是紧急而重要的事情(比如配合运营同事做的产品公关,领导交办的紧急任务)、第二象限是紧急但不重要的事情(比如上级监管部门临时有会让去参加)、第三象限是重要但不紧急的事情(比如这周末前需要将新功能产品原型发给老板过),而第四象限则是既不紧急也不重要的事情(比如日常循环工作),像给需求排优先级一样,你所要做的所有事情,也分轻重缓急,也可以排定优先级。
我们完全可以在彼刻效率里将每个象限代表的任务类型转换为标签,然后再对每一个任务按照轻重缓急打上四象限标签,这样可以用标签及时对任务进行快速的二次整理,选择在适当的时间完成相应的任务。
制定计划
勤奋的产品经理一般都会为自己制定饱满的月计划、周计划、日计划,当你需要处理的任务足够把你整疯前你需要制定严谨的工作计划。
在彼刻效率里,把要完成的任务设置开始和结束日期,他就会出现在日历里,我只需要浏览日程表就能快速的了解需要处理哪些事情。心里有数,处理工作就能做到不慌不乱,而不是到了公司碰到什么事就去处理,一天下来反而没什么产出。
任务处理
利用文件夹系统,保存需求功能的相关资料,比如图片,视频等文档
我在做市场分析,用户访谈调研,竞品分析时会搜集大量的竞争对手信息,这些文件之前他直接存储在电脑桌面上,最多用多级目录进行管理,但是这样也有一个不可回避的问题,过多的文件会导致文件重复、误删除、查找时间慢,易感染病毒等危险。
有了彼刻效率,我可以在每个任务下直接上传不限数量的文档、图片、视频等文件,并配合标签进行快速筛选,非常方便,比如哪些功能的 UI 设计参考我通过原型无法搞出来,我可以把现有的 UI 图标记上“设计参考”字样的标签,需要的时候直接给设计组的妹子发过去,或者直接就这样图作为一个任务展开一个讨论,把妹子拉进来,狠狠的做一次讨论交流,然后顺便约个晚上吃饭。
和同事展开沟通,没有说清楚的需求没有讲明白的功能,需要修改的需求文档,都可以展开讨论
上文提高的讨论功能非常实用,因为产品经理在产品推进过程中会遇到开发、设计发过来的 N 多反馈,设计妹子说:“这个交互我做不了”开发表示“这个功能实现有难度”等等,身为“产品狗”的我会通过电话、微信的形式与他们沟通,但是用这种第三方尤其是微信来沟通的话,有多麻烦我就不多言了,不敢删除微信记录否则文件就会丢,大大小小的群占据了微信的第一屏第二屏,我的私人生活大概被吃了。屁大点事就要@全部成员,我不需要知道人力今天面试了什么奇葩啊!!!
而在彼刻效率里讨论就太清净了, 我不关注就不会接收消息,重要的文件放在子目录里就永远不会丢。完成的任务我取消关注它就从我的消息列表里消失,需要查找时里面的消息记录也不会丢,这么良心的不打扰,只有前男友和前女友能做到了。
总结
总的来说,在彼刻效率的加持下我将自己的工作效率提高了很多,任务可以分配成轻重缓急,在公司产品推进过程,事务型工作等等繁杂任务中找到了平衡点,这对于自己个人的工作能力提升,职业生涯发展都有很好的帮助。